【老龄健康】老年健康科普——心理健康

 

老年健康科普

【心理健康】

你知道老年人的情绪

有哪些特点吗?

 

 

 

 

随着年岁的增长,老年人身体健康水平在逐步下降,社交交往圈子也在缩小,老年人的情绪特点会出现独有的特征。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!

 

1

 

衰老感和怀旧感同现

衰老感是一种个人的体验,会觉得“老了,不中用了”老年人有了衰老感以后,心里会有消极的自我暗示,大脑功能和记忆力也会受到影响,容易变得固执,严重的还会自我封闭。

怀旧感指老人面对老年期的处境而产生的对年轻时代或故人、故物怀念和留念。这是一个正常的心理现象。但如果老年人过分怀旧,就难免会心绪忧伤、悲观失望,影响到身心健康。

2

 

空虚感和孤独感共生

空虚感指的是老年人不知道如何安排时间,从而产生的一种无助的内心体验。老年人退休后,可以自由分配的时间比较多,如果没有新的内容来充实,就会觉得很无聊,容易引起老年人失眠,甚至对人生悲观失望。

每个人都希望有朋友,但是如果没有朋友,就会觉得有孤独感,这种寂寞、冷落甚至被遗弃的感觉,可能会导致老年人人格变化,有碍健康。

3

 

焦虑感和抑郁感相伴

焦虑感指的是老年人在生活中,当面对现实的、预期会出现不好的事情时出现的一种心理体验。比如有些老年人会因为没有及时退出工作时的状态而产生焦虑感。焦虑感从好的方面看,可以增强老年人改变现状的紧迫性,但在更多的情况下,会带给老年人消极的作用。

抑郁感是老年人在做自己的事情,却没有达成心愿的一种心理感受。例如有些老人的身体长期不舒服,心里很忧愁,如果子女和周围的人不理解和体谅,这种情绪会使老年人对身边的一切都感觉烦恼和不愉快。

4

 

自尊感和自卑感共存

自尊感指从他人处获得尊重的满足感。老年人一般都有较强的自尊感,是一种积极的情绪,可以起自我激励的作用。但当自尊的需要不能得到满足时,老年人往往会以愤怒的情绪表现出来,或者走向事物的反面产生自卑感。

自卑感指的是一个人过低地评价自己,或者自尊心得不到满足的情感。有些老年人觉得自己退休后跟不上社会、年轻人的节奏就很容易产生自卑的感觉,于是更加地自我封闭、自我孤立、自我退缩和减少社会交往。

 

 

 

老年人如何调整

以上不良情绪体验?

 

 

 

 

老年人退休后也可以建立自己的交友圈子,在退休后的朋友中互相交流沟通,享受丰富多彩的老年生活。

1

 

发挥余热,重归社会

退休后如果身体健康又有一技之长的话,可以寻找机会,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,充实生活,但要注意须量力而为,不可勉强,要讲究内心真实需求。

2

 

培养爱好,寄托精神

如果退休前没有特殊爱好的,此时正可以利用闲暇时间有意识地培养一些,只要喜欢,任何爱好都可以,益智怡情。

3

 

生活自律,坚持锻炼

退休后也要给自己制定合理的作息时间表,建立一种新的生活节奏,坚持锻炼身体,增强保健意识。

4

 

放松心情,不避治疗

学会幽默和自嘲,可以让人心情放松,释放压抑,缓和气氛;如果焦虑和忧愁的情绪通过自身努力无法改善,也不要回避咨询心理专家,通过正确外力的支持和帮助,可以平稳度过不良情绪的急性危机期。

 
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信息来源:上海乐龄慧

 

2024年8月15日 09:57
浏览量:0
收藏